8月初,网上疯传了一篇浙江省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我父母也是立刻给我分享了这篇文章。
然而,和大部分人一样,我草草看了第一遍,就发现读不懂文字。对,不是文章内容而是文字,这导致我马上失去的读的欲望,和父母说:“不知所云,看不懂懒得看。”
不过,由于没有仔细读过这篇文章,我对其立意完全不了解,但是我大概能猜到这篇文章为什么能够得到满分。
如果有兴趣研读这篇文章,可以看知乎里对于这个问题的讨论,有人给出了大白话版的“翻译”,不过由于“翻译”之后必定会和原文产生偏差,所以请理性看待。
显然,这种满分作文存在巨大争议。而我的观点是,这篇作文不至于打到39分,但是也不应该打到满分,在45~50比较合理,理由如下:
综上我认为这篇作文其实水平还行(比我高是肯定的QAQ),但是和平时我们班一些同学立意独特、有理有据适当引用、逻辑性强的作文相比,我觉得除了晦涩之外没有任何出彩的地方(好吧,晦涩貌似也不能算作出彩),而我们班那些同学都拿不到满分,这篇作文拿满分不够合理。
(这段分数估计仅为我的分析,很大可能是不够准确的,如果有疑问就当我这里在扯淡即可,因为本文的核心不在此处)
从我上面的分析中我想说明的是,这篇作文本身是没有问题的,而且肯定高出平均水平。就算是语言晦涩了一些,也无可厚非,毕竟高中生写考场作文基本都是为了分数去的(这个我深有体会)。所以大可不必喷这篇作文“比狗屁不通文章生成器生成出的文章还差”,更不需要对该文作者进行批判。
问题出在哪里呢?批了满分作文也就罢了,还大肆宣扬,振振有词,编写了一段捧上天的点评,做出这种事情的阅卷组才是最应该喷的。
我们语文老师提醒了我们多次:一定要有自己的思想,把题目分析透彻了,有自己的观点了,自然就有东西写了(不需要堆材料凑字数了),材料是写作时自然而然流出的。
高三的时候,每次讲评作文,看到老师和别的同学有理有据、逻辑清晰的分析,我就强烈地感受到这些文章不知道比我死撑故事的文章高到哪里去了。我也开始试着静下心来先分析10几分钟,列出自己的思考,再按照思考行文,的确明显感觉到我有内容写了,不需要每次都用一些很老的例子来凑字数,写作文的负担感下降了不少。
而阅卷组这一波操作,仿佛是在说:“大家都来写晦涩词语,堆材料吧,保你高分。”着实是让我摸不着头脑。倡导这样一种行文思路,轻一点说是新高考改革的倒退,重一点说则是和八股文有着同样的内核。
我曾看到知乎上有人夸奖浙江高考语文作文,题目有新意,给学生较大的思考空间。难道改革没多久,就要把这么重大的突破再次掐死吗?
最近,浙江省满分作文的事情有了进展,阅卷组组长被撤职,我原来以为阅卷组竟然醒悟了,但是点进去的时候我有点失望:
经调查,今年语文评卷组高考作文的成绩评定过程符合评卷工作规范。
但作为语文评卷组作文组组长的陈建新老师在评卷结束后未经允许擅自泄露考生作文答卷及评卷细节,严重违反了评卷工作纪律。
这样的处罚理由,明显没有戳到关键。在我看来,就像是转移话题,根本没有意识到网友们真正在喷的是什么。
在3年之后,浙江省语数英将被取消自主命题权,采用全国卷X(X也许是4,甚至是5? )。
这次满分作文风波会不会是浙江高考作文走下坡路的前兆呢?
既然与我无关,我就备好瓜,到时候好好吃一顿了 。
(吃瓜)(吃瓜)
感觉各地改卷风格真的差好多,在我们这几乎不可能出现这种作文了,更别说满分
我们这还没新高考(xj
这个生活在 树 上我怀疑是考了CSP-S2019后写出的题目(((